近些年,随着华为的一次次成功,有关任正非与华为的各种书籍、视频、讲座出了很多,可以说有一股学习华为的热潮,我个人认为,绝大多数企业与他们的老板是学不会的,这真不是小看我们的这些企业家。
我们都知道,华为首先是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,科研强度可能是国内最高的企业,在通信及电子产业方面的地位国内一众企业难以企及,搞研发投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,即使受到美帝变本加厉的“照顾”,依旧在努力前进。另外华为是全员控股,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持股不到1%。而华为及任正非的战略眼光则是国内企业界难以企及的,或许这位老板在通信领域很业余,但是眼界以及胸怀以及战略思想对于华为来说就是精髓。而这些我不知道有几家企业学到了?学到了多少?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被资本所束缚,虽然相对于我们普通人,任正非的资产是个天文数字,但是在国内估计在百名以后了。正因为没有被资本所束缚,那么它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件事,为了一个战略目标,可以不设上限的投入。而员工们都是企业的主人,能不努力吗?而我们看到很多的知名不知名的企业与他们的创始人,也许在初创阶段能拿出一些技术性的东西,或者是一种商业模式,但是那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圈钱、圈用户,最终上市。而资本的渗透导致他们的目的只为了赚钱,用最短的时间与最简单的手段把钱拿回来,至于今后如何,资本不会考虑,创始人们则套现自己的股份,成为亿万富翁,很多情况下也不愿意过多考虑今后的发展。或许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寻找下一个让猪上天的风口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对技术的执着也是华为成功的关键,更是美帝打压的原因,华为投入的研发费用在全球常年都是前几名的存在,而在国内几乎都是第二名的好几倍,高投入换得高回报,这些技术不但为华为筑起了城墙,也成为华为的弹药,更是在美帝的极限打压之下能生存的法宝。反观其他企业,很多都是PPT研发,PPT中显示研发投入是多少多少,但获得了什么技术?马桶盖专利?有个别老板对于华为的研发投入嗤之以鼻,甚至大放厥词说“华为不懂研发,研发费用不是越多越好”。这可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说的话啊!一种商业模式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大放异彩,而新技术以及那些用原创技术、国际标准建立起的壁垒则更加的持久。因为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,而前瞻性的技术成果如何去复制?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
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危机意识,华为的危机意识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,这也同样是与美帝周旋数年的法宝,如果没有危机意识,估计华为撑不到今天,十几年前的“华为的冬天”,到近几年的“备胎转正”无不是危机意识下的自救,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。我们不乏有眼光的老板,不乏有创意的商业模式,而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或者产品理念在短时间取得巨大的成功,或许创始人们还在举杯欢庆的时候危机已经悄悄到来,而面对巨大的成功和天文数字般可变现的股份面前有人开始享受,不思进取,也有人先快速变现落袋为安。而随着竞争对手的觉醒或者环境的变化,这样的企业终究还是昙花一现,创始人和资本大鳄们赚的盆满钵满,最终只能由广大股民买单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“胜不妄喜,败不惶妥,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,可拜上将”,《孙子兵法》中的这句话很到位,华为不是没有失败过,也不是没有失误过,而同样也取得过无数的成就和荣誉,比如那个曾经谁也看不上的K3V2芯片,一款失败的产品并没有让华为停下来,反而成就了后来的辉煌。而“国之重器”这样巨大的国家荣誉面前,华为根本就没有张扬,自己的官网以及社交媒体同样没有提及,不像某老板上次央视都要吹很久,当作营销的猛料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全盘复制华为的成功或许对于很多的企业没有必要,也不具备条件,更不具备能力,但是总是有可学之处的,就如同当年华为学习IBM以及日本企业的管理,还是学到很多的精髓,而如何学,怎么学,自己怎么做或许是关键,如果骨子里只想赚到足够的钱,那么学也是白学,因为这不是他需要的,它不需要每年投入超千亿元搞研发,有这千亿元他可能都躺平了。而我们要强大起来,不光需要那些会赚钱的企业家,更需要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,不是说捐多少钱就是有社会责任感,而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多大贡献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040.html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