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年初,一则“任正非发红包:华为拿出至少350亿分给员工”的新闻,登上了知乎热搜。
华为在2021年营收下滑的情况下,仍如此厚待员工,不得不让人称赞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员工们也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成长,不断反哺公司,使华为越来越强大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而作为企业创始人的任正非,也因此收获了巨大的成功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他本人曾这样解释利他:“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,主动为客户和员工输出价值,你为客户和员工创造多大价值,你就有多大价值。”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利己则生,利他则久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真正的顶尖高手,都是极致利他主义者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
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越怕吃亏,越容易吃亏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: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“用‘吃亏就是占便宜’的心态做人做事,你就可以迅速长大。”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利益当头时,我们很难理解这句话,总认为吃亏了就是对自己不利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而现实却告诉我们,越怕吃亏的人,其实越容易吃亏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朋友公司新招了两名实习生——小张和小李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刚开始俩人都表现得很积极,眼快手勤,小张在能力方面还略胜一筹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但时间一长,小张就有些不一样了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当其他老员工让找他帮忙做点资料,拿个快递时,他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偶尔需要加个班,他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加班费,还私下议论道:“这些本来就是额外的工作,没理由不拿钱就做事。”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与之相反,小李总是随叫随到,毫无怨言地把事情做好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看到小李如此卖力,小张还笑他傻:“做完自己的事情就行了,再多就是吃亏。”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实习期结束后,朋友把不计较的小李留了下来。文章源自千度号-https://www.taibaowl.com/26692.html
而明明各方面都够格的小张,却败在了自己总怕吃亏的心态上。
主持人马东说过这么一句话:
“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。”
害怕吃亏的人,拘泥于眼前的得失,从而看不到长远的利益,常常因小失大。
人若过分计较,总考虑自己,表面上占了便宜,实则失了人心,结果反失更多。
真正聪明的人,往往选择主动吃亏,因为他们懂得心宽一尺,路便宽一丈。
你为别人考虑多一点,别人对你的信任就多一分。
今日吃下的亏,便是来日脚下的路。
现在看似是失利,实则是未来的惊喜。

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
撒下什么样的种子,便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。
你为别人付出的样子里,藏着你想要的收获。
1673年,日本著名的“三越百货公司”,还只是一家名叫“越后屋”的布店。
那时,它主要经营布衣料,供应对象为社会上流人士,店面不大,生意也一般。
有一次,天下大雨,一些行人进来店中避雨。
店主将店里的几把雨伞借给了躲雨人。
这个举动使大家对越后屋产生了好感,众人称赞不已。
店主很受触动,便想通过借雨伞来招揽顾客。
于是,他买来大批雨伞,并在伞上工工整整地写上“越后屋”三个字。
他告诉大家,凡是来店中避雨的路人都可以借到一把雨伞。
就这样,布店因为主动出借雨伞,生意渐渐兴旺起来。
后来,他们一直遵循 “顾客需要什么?我们如何去满足?”的经营理念,发展成日本最早出现的综合性百货公司。
时至今日,三越百货公司仍是日本百货商场中的领路者。
曾看过一句话:“一切发生在你身上的都不是碰巧,你获得什么,在于你付出了什么。”
我们都希望求有所得,但世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。
一味索取,只会加速别人离去;过度利己,最后只能是无利可图。
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法则,叫“互惠心理”。
即大部分人心理上都有一种不愿意亏欠别人的感情倾向,在得到别人的恩惠后,都会想方设法地回报对方。
人心都是相互的,生命亦是一种回声。
你付出爱,便得到爱,你付出价值,便得到价值。
所有真心的付出,都不会被辜负。

极致的利他,就是最好的利己
《人民日报》曾报道过一个“最美女孩”救人的故事。
河南济源市街头,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老人,突然连人带车摔倒在地。
恰巧此时,刚从医院投完简历回家的女孩靳金梓看到了。
她赶忙上前将三轮车扶好,然后又将车上的垫子拿下来让老人枕着。
仔细查看情况后,她发现老人并没有外伤,只是头晕。
她凭借实习时积累的经验判断,应该是高血压引起的头晕,这样的情况最怕老人突然昏迷。
为了让老人保持清醒,她蹲在地上不停地跟老人说话,直到救护车赶来。
围观的路人将她救人的视频发到网上,引来了众多市民的点赞。
巧的是,她投简历的那家医院的院长也关注到了此事。
得知女孩是向医院投简历的归途中见义勇为后,他当即决定直接录用她。
爱默生曾说:“此生最美妙的报偿,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,没有不是帮助自己的。”
当你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的时候,他人也会感知到你的真心,然后给予正向的回馈。
哪怕他人没有回报,你也会因为自己的善举,收获内心的踏实与安宁。
这世间最好的回报,莫过于你种下利他的善因,收获利己的善果。
别吝啬向别人伸出你的双手,你拉起了他人,其实也是拉起了自己。

曾经有一位弟子向占巴南喀大师询问道:“小人、圣人与菩萨的区别在哪里?”
大师说道:
“小人总是会选择成全自己不成全别人,圣人总是会选择成全他人不成全自己,菩萨总会成全一切众生。”
人生是一场修行,利己是本能,利他是境界,共利是圆满。
不必处处都要赢,吃亏也是福;不必时时想要得,有失才有得;不必事事求回报,积善有余庆。
愿你一生温暖纯良,活成一束光,既照亮自己,也温暖他人。
评论